最近,虚拟数字人有点忙,在直播,品牌营销,企业服务上都看到虚拟数字人身影。虚拟数字人跟元宇宙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说说。

一、虚拟数字人概念

1、定义

“虚拟数字人”一词最早源于 1989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 YHP)。其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

  • 外貌特征: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
  • 人类表演能力: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
  • 人类交互能力: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人”是其中的核心的因素,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2、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手工绘制到现在的 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绘图)、人工智能合成,虚拟数字人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初级和成长四个阶段。

二、虚拟数字人相关技术

1、虚拟数字人通用系统框架

虚拟数字人系统一般情况下由人物形象、语音生成、动画生成、音视频合成显示、交互等 5 个模块构成。

  • 人物形象:根据人物图形资源的维度,可分为 2D 和 3D 两大类,从外形上又可分为卡通、拟人、写实、超写实等风格
  • 语音生成模块和动画生成模块:可分别基于文本生成对应的人物语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物动画
  • 音视频合成显示模块:将语音和动画合成视频,再显示给用户
  • 交互模块:使数字人具备交互功能,即通过语音语义识别等智能技术识别用户的意图,并根据用户当前意图决定数字人后续的语音和动作,驱动人物开启下一轮交互

交互模块根据其有无,可将数字人分为交互型数字人和非交互型数字人。

  • 非交互型数字人:系统依据目标文本生成对应的人物语音及动画,并合成音视频呈现给用户
  • 交互型数字人: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智能驱动型和真人驱动型
  • 智能驱动型数字人:该人物模型是预先通过AI技术训练得到可通过文本驱动生成语音和对应动画,业内将此模型称为TTSA(Text To Speech & Animation)人物模型
  • 真人驱动型数字人:真人根据视频监控系统传来的用户视频,与用户实时语音,同时通过动作捕捉采集系统将真人的表情、动作呈现在虚拟数字人形象上,从而与用户进行交互

(智能驱动型虚拟数字人运作流程)

2、三大核心技术

为了实现“拟人化”,技术层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 CG建模/图像迁移技术:影响外观呈现。体现为虚拟数字人外观的拟人程度
  • NLP交互技术:影响交互体验。以对话能力为核心,该技术继续在虚拟数字人中发挥核心作用,可以视作为虚拟数字人的脑
  • CV等深度学习模型:影响驱动效果。受数据量、计算框架、关键特征点等因素深刻影响。能否呈现自然的面部表情变动、肢体变动等,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驱动的深度模型效果

三、虚拟数字人产业应用

1、行业现状

按照产业应用,可以将虚拟数字人划分为两类,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量子位虚拟数字人产业报告”预测,在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其中,得益于虚拟IP的巨大潜力,以及虚拟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并逐步成为Metaverse中的重要一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则相对稳定发展,多模态AI助手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多种对话式服务升级至虚拟数字人形态,总规模超过950亿。 

2、产业划分

虚拟数字人的产业链从下到上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下层赋能上层并不断合作形成了多元的商业模式。

  • 基础层: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基础软件包括建模软件、渲染引擎
  • 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 能力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
  • 应用层:指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切入各类,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行业领域

3、虚拟IP应用Case

虚拟IP相对于真人IP,解决了MCN对特定IP长期稳定持有的问题,以偶像/网红为核心场景,在直播、代言等领域均有所发展。由于我国的短视频和直播业态正在迅速发展,面对高频、碎片且实时的IP运营需求,虚拟IP更能够适应这一趋势。代言领域,欧莱雅(M姐)、花西子(花西子)已开始有所尝试,通过虚拟IP打造完全符合品牌调性的虚拟代言人。

四、总结

技术是进入行业的核心门槛,需要进入玩家在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都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当前虚拟数字人向自我管理的演化,认知智能、灵活性、个性化、情感化都是虚拟数字人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技术方面。

尽管技术壁垒增加了商业化成本,但虚拟数字人给元宇宙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你是否也想拥有一个虚拟数字人呢?

 

 

 

 

参考文献:

《2020 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数字人工作委员会

《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量子位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muobver/p/16257591.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