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思想就是越过基础建设,复制黏贴拿起键盘就是干,一把梭。

  

1)文档

  文档一定不能写,越是复杂的业务逻辑,越是要惜墨如金。

  什么流程图、示例代码、SQL查询语句、项目组件等都不能有,在一份WIKI文档中,写上几行意思意思,描述下这个业务的功能即可,或者就不要有文档了,一把梭。

  某些重要业务常规的排错步骤也不能有,出现问题就让后人去查源码和数据库,一步步的调,基本弄个几个小时后一般都能查明原因。

  各类团队规范也不必制订,像团队的代码规范、协作流程规范等都不需要存在,有问题口头传达即可,一次没传达成功,那就再来两次三次,总归会有成功的那次,下次继续这样周而复始。

2)组件库

  组件库怎么能有,各自写各自的,自己写完了,绝对不要和其他人分享,就让它默默地呆在某个文件夹内。

  自己知道有这么多组件就行了,其他人要相关功能的组件,如果问了,那就口头说下有这么个组件。

3)注释

  越是重要的业务,越不要写注释,让后人去猜吧,最多在路由前面加个说明。

  数据库表、字段的注释,也不要写,看表名和字段名就行了,而有些字段值是常量的,它们的含义也一并省略,让后人继续猜。

  如果能让几个组的人都没猜出来含义,那这个坑挖的非常成功。

4)服务

  当前自己组维护的服务,也记得不要写,后人遇到问题了,自然会去查那些服务。

  给源码就可以了,一切尽在源码中。后人如果要查服务什么功能,就去问运维,运维不知道就看代码。

5)监控

  让线上代码自由自在的跑着吧,不需要监控他们的健康情况。有问题运营或客服会反馈,再看源码也不迟。

  性能优化量力而行,跑着没啥问题就行,当不能跑的时候,就重构吧。

6)代码

  一个函数几百行是家常便饭,不要解耦,函数内的 if-else 要嵌套的多点,让人不容易发现哪个 if 和哪个 else 对应。

  要利用好 JavaScript 弱类型的特点,在一些边界条件中埋些隐蔽的坑。多用全局变量,以及命名要普通,不要包含语义。

  多用冷门框架或技术,配套文档和资源越少越好的那种,后人难以找到帮助信息,一遇到问题就得查源码。

7)项目

  项目为了赶工期,将可配置的地方写死,边界条件能省则省,不要考虑扩展,各种临时方案。

  项目跌跌撞撞能顺利上线就行了,接下来就留给后人来打补丁,接历史包袱。

 

  暂时想到这些,如果你遇到过或经历过哪些挖坑或填坑的经历,欢迎在文末评论区分享。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strick/p/14862699.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