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分离业务代码和测试数据,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实现自动化,减少重复劳动。

一个测试框架大概由配置文件,测试数据,测试用例,相关文件(发送邮件等),测试日志,断言和测试报告等模块组成。

 

结构

以页面为基本单位进行构建自动化脚本。如下图

.idea: 存放项目的配置信息。这个文件夹是自动生成,版本控制信息等,包括历史记录。pycharm创建工程成功后会自动创建

venv: Python环境,一套"独立"的运行环境,pycharm创建时可以选则创建

config: 配置文件
baseConfig.ini: 基本的配置文件,比如url
schoolSystem.ini: 学校系统配置文件(这儿只是个举例)
studentSystem.ini: 学生系统配置文件(这儿只是个举例)

data: 测试数据
存放上传数据,还可以细分,例如image、video、txt等

download: 存放下载的数据
存放下载的数据,还可以细分,例如image、video、txt等
errorImage: 存放用例执行失败时页面截图文件

drivers: 驱动文件,如chromedriver.exe、edgedriver.exe等

log: 日志文件,执行过程中的日志,.log文件

report: 测试报告,html文件

test: 测试文件
common: 公用方法,项目相关的方法
pages: 以页面为单位,每个页面封装一套测试方法
case: 测试用例
runner: 对测试case进行组织,比如执行那些用例,跳过那些用例

utils: 存放一些其他的方法
HTMLTestRunner.py: 生成测试报告文件
log.py: 生成日志文件,主要设置日志的输出级别、格式、文件名等
mail.py: 用例执行完成,将测试报告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员
readConfig.py: 对配置文件 ini 的读取
findElement.py: 对webdriver的二次封装
...
主要存放和测试相关,但是与项目无关的一些文件

run.py: 执行,主要是对test/runner下组织的用例进行执行并且生成测试报告


使用提示

1、在使用要根据项目和业务进行,有依有据的进行构造。例如:根据手动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进行。或者以业务逻辑进行。总之选则最合适的

2、前段时间在听一个分享会时,有一点特别深刻,拿来套用一下:以需求为基准。即前期方向一定要做对,比如打算用三个月完成从计划到自动化的竣工。那么申清需求以及构思框架等花2个月时间也是值得的。方向一定要要走对,如果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后期质量再高也是徒劳的。

3、多人进行时一定做多勤沟通、有效沟通。避免各自为阵。这样做出来的结构才清晰,项目紧密度高。高内聚、低耦合。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