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段时间有个30多岁的技术负责人在群里感叹:

小钗啊,看了你那么多文章,虽然受益匪浅,但依旧做不好事啊!

老板以为中年男人好拿捏,错,我不是,你让我心情天天不爽,我就撂挑子不干,五月底准备入行滴滴大军!

问明缘由,原来这个小伙伴(也许老兄弟更妥当)裸辞了,想着目前形势,我陷入了沉思...

观点趋势

日前看了很多文章,观点趋势皆趋向于悲观抱团取暖,于是各个公司做减法降本增效的策略开始多了起来:

  • 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公号笔记侠:当下的上海疫情,来势汹汹,多地大中小企业受波及。疫情来临时,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现金流不稳定,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靠地面人流吃饭的模式失效......种种问题被暴露出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活下去,而是如何把这次“危机”视为企业以后必须考虑的一个背景因素,从而让企业活得更长,走得更远。

  • 头部企业,风向标

华为2021年报会议: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华为也正在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突破性的研究,华为的研发投入在去年达到了历史的新高,面向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保持强大的投入。华为的问题不是靠节衣缩食能解决的,华为要进行系统架构的优化、软件性能的提升和理论的探索,同时通过解决技术和工艺的难题,构建一个高度可信、可靠的理念。

人才、科研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华为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

  • 裁员数字

其实A股是最稳的,但是21年也有43家公司裁员超过50%,港股会比A股多,美股又会比港股更多。我问了下21年的身边朋友的数据,几家平均裁员是超过了30%的,再对彼此图,可见一斑:

宏观视野

注意:完全是个人认知,有误请指正

看了身边发生的案例,也看了行业的一些分析数据,我们尝试将目光放得更高点,试探性的看看宏观层面的东西:

年后互联网行业开始裁员,前几年拿着赔偿金还挺开心,因为马上又能找到工作,相当于双年终,而今年工作却不大好找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年飞速发展,而引起了美国的注意,所以就算没有疫情,中美贸易战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涉及到国运的变化,经济势必会从高速发展进入低速发展。

很多行业开始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质量,原因依旧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已经从原来的学徒变成了竞争对手了,并且这个关系状态是不由我们意志而转变的。

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追求独立自主,便有可能走日本老路,那显然不是我们要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元大量退出市场,股票暴跌就造成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一百家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市值,还不如一家苹果!

这就尴尬了,似乎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依赖国外投资。

但这块不用过于悲观,事情还可以继续做,因为真实的需求依旧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烧钱大战这种事情不大会发生了,因为没钱烧了嘛...

这反过来定义了什么公司能更好发展,有真正需求的公司,商业本质上是有利润的公司能更好的发展。比如:平台型公司也要尽量缩短烧钱周期,然后用利润而不是用融资来支持公司发展。

新经济与国之重器

新经济包含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之前如此推崇主要就是ROI高,他核心由两部分组成:

  1. 技术投入;
  2. 互联网

技术建设是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近来的投入可能会减小,没有技术突破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投入就必须更慎重,因为钱需要被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互联网一块的话,由于多年的发展,可创新点不多,甚至国外这几年也没有什么大创新,作为学徒我们能做的也不多,但依旧有一些机会:

互联网拥有天然的场景和数据,有很多我们之前还没做完的工作,现在可以继续做、有选择的做,可以利用他们搞净利润比较高的产品;

其次互联网其实是经络,神经网络,在我们肌肉和骨骼强了后,互联网可以作为他们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嘛。

所以,钱去哪了呢?

答案是我们需要加大战略性的科技发展投入,开始搞硬科技尖端材料学加强一下基础科学建设,因为被卡脖子很难受啊...

这些事确实就是当务之急,我们肯定大力支持,但对于一般企业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在硬科技里面一般企业是否有巨大机会?我认为很难...

一般来说,有些企业擅长做品牌、拓宽市场,核心能力是做普通用户教育,怎么可能有人将国之重器的历史使命交到他们手上呢,这不符合一般企业的社会角色定位,也不科学...

国之重器更看远期,其中技术投入,基础支持甚至需要几代人积累,就算同样的钱交到民营企业,也很难发生,这就不是创业的事情,大家要清醒一点。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老师学医八年之后再八年,到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做实践,五年十年下来,才有资格说过去的事,才大概了解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才有资格进实验室见识高精尖研究。回头一看,天赋异禀,年轻的45岁青年科学家,而这个是常事。

一个科技企业,五年之内搞个高科技,多半是整合商或者换个皮...

降低预期

大局如此,再看看近期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这里有一些灰心的话,虽然不太合适但还是得跟大家说下:

19年B站入职股票是一万多,股价16美金,后面离职的时候是30多美金,离职两个月变成了100美金,最高的时候好像到了150美金,这就导致了一些同事一会年薪100w,一会年薪500w。

这很不稳定,有可能在高点也会因为股票开放窗口期导致不能套现,所以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有时候真应了一句:得之易则失之易...

另外一个好基友之前在好未来,股票还有2个月套现的时候,已经做好规划,买一辆奔驰然后回老家,结果先是被腰斩,观望一阵后,直接跌到脚跟了,最终拿着兑换出来的几万元时,我们都感觉做了一场梦...

类似这种案例很多,我相信蚂蚁的同学更有发言权,对此大家要看开点,人生总要继续嘛,在局势不好的时候,该回头就还是要回头,逆流而上易牺牲!

最终说回裁员问题,现在流传的行业30%+的离职率,就我的看法应该是真的...

在这个期间,大家做很多决策要更慎重一些,毕业生再加上大规模的离职人群,显然供需不匹配了,这种情况下降薪降奖金是极可能发生的,大家要有预期,最好能积极面对,希望这轮寒冬尽快过去!

终生学习

比尔盖茨:我们倾向于高估短期内将要发生的变革,而低估长期内将要发生的变革。所以,不要让你自己陷入无所作为的窘境。

从短期几年看,我们可能会度过一段辛苦的岁月,但从长期来看,5年10年后却也充满期待,所以这个阶段大家要多修炼内功,稳住急躁焦虑的内心,等待下一个好时候的来临。

在这个前提下,与我们切身相关的是组织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有些变化:

  1. 精英化;
  2. 终身学习;
  3. 皮实;
  4. 长期主义;
  5. 忠诚;
  6. 热情;

等等美好的特质更会被需要,其中深度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最后,希望大家在这短暂的几年适当的调整自己的预期,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同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喜欢的同学可以四连支持: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微信群: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yexiaochai/p/16304055.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