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为博主窗户(Colin Cai)原创,欢迎转帖。如要转贴,必须注明原文网址

  http://www.cnblogs.com/Colin-Cai/p/13499260.html 

  作者:窗户

  QQ/微信:6679072

  E-mail:6679072@qq.com

  本系列文章是想思考思考递归的编译优化问题,目标在于希望如何从编译、解释层次将树递归进行优化,从而避免过低效率运行。本章来讲讲树递归的问题。

 

  几个递归问题

  

  先来看这样一个知名数列Fibnacci数列,定义如下

  $

  fib_{n} = left{begin{matrix}
    1, & n = 1,2\
    fib_{n-1}+fib_{n-2},& n>3
  end{matrix}right.

  $

  获得数列第n项用程序写如下,以下可以看成是伪码,只是用Python写出来,其实用什么语言写出来对于本文章所述说内容来说没太大关系:

def fib(n):
    if n < 3:
        return 1
    return fib(n-1) + fib(n-2)

 

  再来看另外一个问题,如下图这样的方格,从A走到B,每次往右走一步或每次往上走一步,问有多少走法。  

  

 

   稍微加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从(0,0)到坐标(x, y)的走法数量:

  (1)如果在两条坐标轴上,也就是x=0或者y=0,那么只有一种走法

  (2)除此之外,任何一种走法走到(x,y)之前的上一步,则要么是走到了(x-1,y),要么是走到了(x,y-1)。从而,这种情况下,走到(x,y)的走法数量应该是走到(x-1,y)的走法数量和走到(x,y-1)的走法数量之和。

  用程序来表达,应该是

def ways(x, y):
    if x==0 or y==0:
        return 1
    else:
        return ways(x-1, y) + ways(x, y-1)

 

  再看一个问题,可以称之为零钱问题。假如有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200分、500分、1000分这几种面值各不相同的货币,组成1000分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这个问题一眼看上去可能会觉得毫无头绪,但依然存在树递归的方法。我们把原问题看成是changes(total, notes),total为希望组成的钱的数量,notes是各种货币面值组成的list,其递归思路如下:

  (1)如果total=0,则组成方法当然只有一种。

  (2)如果total<0,则组成方法一种都没有。

  (3)如果total≥0且notes里面一种货币都没有,则组成方法也是一种都没有。

  (4)其他情况下,从notes中拿出一种货币,那么所有的组成方法包含两类,一类包含刚才这种货币,一类不包含刚才这种货币,两类情况交集为空。

  用程序来实现这个递归如下:

def changes(total, notes):
    if total == 0:
        return 1
    if total < 0:
        return 0
    if len(notes) == 0:
        return 0
    return changes(total-notes[0], notes) 
            + changes(total, notes[1:])

  原问题则可以靠changes(1000, [1,2,5,10,20,50,100,200,500,1000])这样去求值了,其中第二个list的顺序并不重要。

  

  递归的效率

 

  实际上,上述的三个Python代码执行以下三个函数调用

  fib(100)

  ways(100, 100)

  changes(1000, [1,2,5,10,20,50,100,200,500,1000])

  就可以看出问题,因为这三个函数调用似乎结束不了,最后一个可能需要修改一下栈大小。

  一个纯计算的函数的执行卡死,可能是执行运算量过大了。

  

  我们这里只考虑一下fib函数,其他两个类比。

  实际上,我们单修改一下,添加一个计数cnt来记录fib被调用的次数,用来估算时间复杂度,

cnt = 0
def fib(n):
    global cnt
    cnt += 1
    if n < 3:
        return 1
    return fib(n-1) + fib(n-2)

  我们计算一下fib(10),得到55

  打印cnt,得到109。

  实际上,cnt显然是以下这样一个数列

  $

  cnt_{n} = left{begin{matrix}
    1, & n = 1,2\ 
    cnt_{n-1}+cnt_{n-2}+1,& n>3 
  end{matrix}right.

  $

  很容易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cnt_{n}=fib_{n}*2-1$

  而fib是指数级的数列,所以这个树递归的计算fib(n)也是n的指数级的计算量,这个当然就可怕了。其他两个也一样是类似的计算量,从而短时间计算不出来是很正常的。

 

  递归为什么如此慢

 

  为什么这些递归会如此的慢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提升其效率的入手点。

  我们还是从Fibnacci数列开始研究起,我们刚才知道了函数会被调用很多次,于是我们就想,每次调用函数的时候,参数都是什么。修改一下:

def fib(n):
    print('Call fib, arg:', n)
    if n < 3:
        return 1
    return fib(n-1) + fib(n-2)

  我们执行一下fib(6),得到下面的打印结果:

Call fib, arg: 6
Call fib, arg: 5
Call fib, arg: 4
Call fib, arg: 3
Call fib, arg: 2
Call fib, arg: 1
Call fib, arg: 2
Call fib, arg: 3
Call fib, arg: 2
Call fib, arg: 1
Call fib, arg: 4
Call fib, arg: 3
Call fib, arg: 2
Call fib, arg: 1
Call fib, arg: 2

  我们观察可以发现,一样参数的fib调用总是频繁发生,我们排除fib(1)、fib(2)这种可以直接得到结果的调用,fib(4)被调用了2次,fib(3)被调用了3次。然而,显然这个函数不包含任何的副作用,也就是函数本身的运算不会影响任何全局变量,所使用的运算部件也不带有任何的随机成分等。那么也就是,这样的函数是数学意义上的函数,所谓“纯函数”,从而相同的参数会计算出相同的值。

  比如fib(100),以下是计算中的递归依赖

  

 

 

 

  红色的部分都是重复计算,大量的重复计算导致了计算效率过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ways和changes两个函数上。

  

 

   如何避免重复

 

  我们可以在黑板上依次根据规则一项项的写出Fibnacci数列各项,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

  可以预计,一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写出第100项,于是人比计算机快?

  其实,还是在于人没有重复计算,当然人在这里采用了一个更好的迭代算法也是一个原因。

  于是,我们可以想到,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这些函数都是数学意义下的函数,如果建立一个cache,记录下函数得到的值,每次计算函数,当可能出现递归的时候,都先去查一下cache,如果cache中有,则取出返回,如果没有则递归计算。

  fib函数可以按照以上想法改写为这样,

cache = {}
def fib(n):
    if n < 3:
        return 1
    if n in cache:
        return cache[n]
    else:
        r = fib(n-1) + fib(n-2)
        cache[n] = r
        return r

  以此算法来运算fib(100)发现可以瞬间得到354224848179261915075

  依然以之前的方法记录一下函数调用次数,

cache = {}
cnt = 0
def fib(n):
    global cnt
    cnt += 1
    if n < 3:
        return 1
    if n in cache:
        return cache[n]
    else:
        r = fib(n-1) + fib(n-2)
        cache[n] = r
        return r

  发现计算fib(100)之后,cnt只记录到197,显然cache避免了大量重复计算,从而很快。

  编译器判断一个函数是数学函数从而没有副作用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满足如下:

  (1)函数和全局变量不产生直接交互

  (2)函数如果有使用到其他函数,这些外部函数也是数学函数。

  (3)函数如果用到操作,所使用的操作不产生副作用。

  实际上,可以把操作也看成函数,从而只有上述1、2两条。然后这个cache也是一个k/v系统,此种优化可以在编译器中直接做到。

  甚至还可以考虑引入多任务,不过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另外,这种优化并不一定总是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如果没有上述的大量复重复计算,这样的优化反而会加大数据复杂度开销,也加长运算时间。

  我这里用阶乘举个例:

def factorial(n):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n * factorial(n-1)

  以上递归并没有重复计算,添加cache如下:

cache = {}
def factorial(n):
        if n == 1:
                return 1
        if n in cache:
                print('Cache Hit')
                return cache[n]
        r = n * factorial(n-1)
        cache[n] = r
        return r

  因为没有重复计算,所以上面的Cache Hit永远不可能打印。

 

 

  试图追求更高的效率

 

  前面提到可以在黑板上一项一项写出Fibnacci数列,用到的方法是迭代,用Python使用递归形式来描述迭代如下:

def fib(n):
        def fib_iter(n, m, first, second):
                if n == m:
                        return second
                return fib_iter(n, m+1, second, second+first)
        if n < 3:
                return 1
        return fib_iter(n, 2, 1, 1)

 

  而用循环来描述迭代如下:

def fib(n):
        if n < 3:
                return 1
        first = 1
        second = 1
        for i in range(3, n+1):
                first, second = second, second+first
        return second

  

  虽说对于Fibnacci数列求第n项有更好(时间复杂度更低)的算法,但是如果编译器可以自动产生以上算法,已经是可以满意了。

  我们思考用递归计算Fibnacci数列中的一项fib(n)

  以下符号,->左边代表目标,->右边::左边代表依赖值,::右边代表函数,

  fib(n)->fib(n-1) ,fib(n-2)::λx y·x+y

  而所依赖的两个值分别是如下依赖,

  fib(n-1)->fib(n-2),fib(n-3)::λx y·x+y

  fib(n-2)->fib(n-3),fib(n-4)::λx y·x+y

  从而

  fib(n-1),fib(n-2)->fib(n-3),fib(n-4)::λx y·x+y+x, λx y·x+y

  于是我们反复来就可以有以下的依赖

  fib(n)->fib(n-1) ,fib(n-2)::λx y·x+y

  fib(n-1),fib(n-2)->fib(n-3),fib(n-4)::λx y·x+y+x, λx y·x+y

  fib(n-3),fib(n-4)->fib(n-5),fib(n-6)::λx y·x+y+x, λx y·x+y

  ...

  于是我们的依赖

  fib(n)->fib(n-1),fib(n-2)->fib(n-3),fib(n-4)->fib(n-5,n-6)...

  反过来

  f(1),f(2)=>f(3),f(4)=>f(5),f(6)....f(n)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O(1)空间的迭代,然而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反过来可以从f(1),f(2)开始推呢?

 

  而考虑第二个问题ways递归,问题则变得麻烦了许多。

  ways(a,b)->ways(a-1,b),ways(a,b-1)::λx y·x+y

  而

  ways(a-1,b)->ways(a-2,b),ways(a-1,b-1)::λx y·x+y

  ways(a,b-1)->ways(a-1,b-1),ways(a,b-2)::λx y·x+y

  从而

  ways(a-1,b),ways(a,b-1)->ways(a-2,b),ways(a-1,b-1),ways(a,b-2)::λx y z·x+y,λx y z·y+z

  ....

  于是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反过来这样去推:

  f(1,1)=>f(2,1),f(1,2)=>f(3,1),f(2,2),f(3,3)=>.... 

  其中省略所有的递归边界条件,比如

  f(2,1) = f(1,1)+f(2,0) = f(1,1)+1

  于是,这几乎成了一个人脑才能理解的问题,很难有固定的算法可以将树递归转换为迭代,不过得到一种人脑似乎可以通过树递归寻找迭代的方法,也算不错。

  当然,编译器大多数优化方法还是使用粒度更细的模板式寻找和替换,没有通式的优化,可以采用模板式的匹配,替换。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Colin-Cai/p/13499260.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