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和因特网

  •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 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1.2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 三种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通信时延小 建立连接时间长
有序传输 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没有冲突 灵活性差
适用范围广 难以规格化
实时性强
控制简单
  •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无需建立连接 引起了转发时延
动态分配线路 需要较大存储缓存空间
提高线路可靠性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提高线路利用率
提供多目标服务

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无需建立连接 引起了转发时延
线路利用率高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简化了存储管理 对于数据报服务,存在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加速传输
减少出错率和重发数据量
  • 分组 将报文划分成若干个等长的数据段,然后给各数据段添加首部(包括重要的控制信息)构成分组
  • 存储转发 结点交换机(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1.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
  •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互连 是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 自治 是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不存在主从或者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集合 是指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和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所连接的硬件,并不限于一般的计算机,而是包括了之智能手机等智能硬件。
    • 计算机网络并非专门用来传送数据,而是能够支持很多种的应用(包括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交换技术分类 按使用者分类 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电路交换网络 公用网 有线网络 广域网WAN 总线型网络
报文交换网络 专用网 无线网络 城域网MAN 星型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 局域网LAN 环形网络
个域网PAN 网状型网络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 比特

    • 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 常用数据量单位:

      8 bit = 1 Byte
      KB = 2^10 B
      MB = K * KB = 2^10 * 2^10 B = 2^20 B
      GB = K * MB = 2^10 * 2^20 B = 2^30 B
      TB = K * GB = 2^10 * 2^30 B = 2^40 B
  • 速率

    •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成为比特率数据率

    • 常用数据率单位:

      bit/s (b/s, bps)
      kb/s = 10^3 b/s (bps)
      Mb/s = k * kb/s = 10^3 * 10^3 b/s = 10^6 b/s (bps)
      Gb/s = k * Mb/s = 10^3 * 10^6 b/s = 10^9 b/s (bps)
      Tb/s = k * Gb/s = 10^3 * 10^9 b/s = 10^12 b/s (bps)
  • 例题

    • 微信图片_20220620161924.png

带宽(⭐)

  • 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指信号的频带宽度,单位:Hz(赫兹)
  • 计算机网络领域,指一条信道的最高数据率链路的入口,理想情况下注入的速率),单位:bit/s (b/s , bps)

吞吐量

  •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 排队时延 dq —— 分组在交换结点内被交换到输出链路,等待从输出链路发送到下一个结点的时间。(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经常统称为处理时延)

  • 处理时延 dc —— 交换设备检查分组是否有查错,确定如何转发分组的时间。

  • 发送时延 dt —— 分组在输出链路发送时,从发送第一位开始,到发送完最后一位需要的时间。

    •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m) / 发送速率(b/s)
  • 传播时延 dp —— 信号从发送端出来,经过一段物理链路到达接收端需要的时间。

    • 传播时延 = 物理链路长度(m) / 电磁波传播速率(m/s)
      • 自由空间:3 x 10^8 m/s
      • 铜线:2.3 x 10^8 m/s
      • 光纤:2.0 x 10^8 m/s
  • 例题

    • 微信图片_20220620164630.png

    • 微信图片_20220621093946.png

    • 微信图片_20220621094453.png

    • 微信图片_20220621100330.png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

  • 在许多情况下,因特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而是双向交互;
  • 我们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 因此,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用于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 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加;
  • 也不能使信道利用率太低,这会使宝贵的通道资源被白白浪费。

丢包率

  •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分组丢失的两个主要原因:
    • 分组误码
    • 结点交换机缓存队列满(网络拥塞

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初学没看懂)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微信图片_20220620200857.png

OSI体系结构的特点(⭐)

  • 数据由上到下层层封装传递,且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虚拟通信:对等层不直接进行通信
  • 实通信:物理层的两个端点进行物理通信
  • 中间系统:只实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
  • 端到端层(高层协议):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结点到结点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 微信图片_20220621085554.png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应用层 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表示层 解决通信双方交换信息的表示问题
会话层 解决进程之间进行会话问题
运输层 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网络层 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路由)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 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物理层 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业术语

  • 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微信图片_20220620201638.png

  •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微信图片_20220620201854.png

  •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

    • 语法 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 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 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 服务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 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也就是说,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 微信图片_20220620202715.png
    •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类型”字段。
      •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
      •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端口号”。
    • 服务原语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 微信图片_20220620203226.png
    • 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应用层:报文(message)
      • 运输层:TCP报文段(segment)或UDP用户数据报(datagram)
      • 网络层:分组(packet)或IP数据报
      •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 物理层:比特流(bit stream)
    • 服务数据单元SDU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 多个SDU可以合成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几个PDU。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leezStudy/p/16394758.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