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1.1组成·功能·分类

  • 网络包含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连-互联互通 通信链路
自治-无主从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连通性)
2.资源共享 (硬件 软件 数据)
3.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统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4.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协议
  2. 工作方式
部分 使用
边缘部分 用户直接使用-c/s方式,p2p方式
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服务
  1. 功能组成
子网 功能
通信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范围
分布范围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WAN 个人区域网PAN
使用者 共用网·专用网
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型(广域网)
传输技术 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路由选择机制

1.1.2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化工作

标准 说明
法定标准 由权威机构指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OSI
事实标准 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时间长了这些产品的协议和技术成了标准 TCP、IP

RFC-因特网标准形式:

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 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 Internet Standard )

标准化相关组织

组织 职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OSI参考模型、HDLC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 制定通信规则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学术机构 ·IEEE802系列标准·5G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制定RFC

1.1.3速率相关的性能指标

速率

速率既比特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比特:1/0位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速率

单位:b/s、kb/s、mb/s、gb/s、tb/s

速率 存储容量
千1kb/s=103b/s 1KB=210B=1024B=1024 * 8b
兆1Mb/s=103kb/s= 109b/s 1MB= 210KB=1024KB
吉1Gb/s=103Mb/s= 106kb/s=109b/s 1 GB=210MB=1024MB
太1Tb/s=103Gb/s=106Mb/s=109kb/s=1012b/s 1TB= 210GB= 1024GB

带宽

  1. 带宽”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既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达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外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列如:链路带宽=1Mb/s 主机在1us内可向链路发1bit数据

吞吐量

定义: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者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1.1.4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

时延

定义: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1.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2. 传播时延: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3. 排队时延:等待输出/入链路可用
  4.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

定义:时延带宽积(bit)=传播时延(s)X带宽(b/s)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既是“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以及末端处理时间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frac{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第二节

1.2.1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为什么要分层?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1.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正常。

  4.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5.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

怎么分层?

任务:82年的拉菲邮寄给对方。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1.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2.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11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概念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1.2.2 OSI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7层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 4层TCP、IP参考模型事实标准

ISO/OSI参考模型——怎么来的?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分层结构(按功能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注:理论成功,市场失败。

ISO/OSI参考模型

OSI层 层数 作用
应用层 7 | DATA加上头部控制信息
表示层 6 |资源子网(数据处理) 7----PDU
会话层 5 _| 6-------PDU
传输层 4 5----------PDU
网络层 3 | 4------------PDU
数据链路层 2 |通信子网(数据通信) T2--3---------------PDU
物理层 1 _| 010100011111000……

顺口溜:物联网淑惠试用

每层完成特定功能

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应用层

定义: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

  • 文件传输(FTP)

  • 电子邮件(SMTP)

  • 万维网(HTTP)

    ……

表示层

定义: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义和语法)

功能一:数据格式交换 翻译官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定义: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链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

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传输层

定义: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一: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功能二:错控制

功能三:量控制

功能四:复分用

顺口溜:可差的也能留用?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sabai/p/12624772.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