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系统——管理磁盘的命令

 

Linux磁盘系统——管理磁盘的命令

摘要:本文主要学习了Linux系统中管理磁盘的命令,包括查看磁盘使用情况、磁盘挂载相关、磁盘分区相关、磁盘格式化等操作。

df命令

df命令用于显示Linux系统中各文件系统的硬盘使用情况,包括文件系统所在硬盘分区的总容量、已使用的容量、剩余容量等。

/dev/shm为内存挂载点,如果你想把文件放到内存里,就可以放到/dev/shm/目录下。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df [选项] 目录或文件

选项说明

复制代码
1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信息,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sysfs等文件系统。
2 -k:以KB为单位显示容量,默认。
3 -m:以MB为单位显示容量。
4 -h:使用人们习惯的KB、MB或GB等单位自行显示容量。
5 -H:以M=1000K取代M=1024K的进位方式显示容量。
6 -T:显示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例如xfs)。
7 -i:不用硬盘容量显示,而是以含有inode的数量来显示。
复制代码

使用举例

复制代码
 1 [root@localhost /]# df -hiT
 2 文件系统                类型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3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17M     28K     17M       1% /
 4 devtmpfs                devtmpfs  120K     386    120K       1% /dev
 5 tmpfs                   tmpfs     123K       1    123K       1% /dev/shm
 6 tmpfs                   tmpfs     123K     472    122K       1% /run
 7 tmpfs                   tmpfs     123K      13    123K       1% /sys/fs/cgroup
 8 /dev/sda2               xfs       700K     329    700K       1% /boot
 9 tmpfs                   tmpfs     123K       1    123K       1% /run/user/0
10 [root@localhost /]# 
复制代码

du命令

du命令是统计目录或文件所占磁盘空间大小的命令。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du [选项] 目录或文件

选项说明

1 -a:显示每个子文件的磁盘占用量。默认只统计子目录的磁盘占用量。
2 -h:使用习惯单位显示磁盘占用量,如KB、MB或GB等。
3 -s:统计总磁盘占用量,而不列出子目录和子文件的磁盘占用量。

使用举例

复制代码
1 [root@localhost ~]# du -sh /
2 du: 无法访问"/proc/3628/task/3628/fd/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3 du: 无法访问"/proc/3628/task/3628/fdinfo/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4 du: 无法访问"/proc/3628/fd/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5 du: 无法访问"/proc/3628/fdinfo/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6 1.1G    /
7 [root@localhost ~]# 
复制代码

mount命令

mount挂载命令是用来将硬件设备的文件系统和Linux系统中的文件系统,通过指定目录(作为挂载点)进行关联。

基本语法

显示已挂载设备:

1 [root@localhost ~]# mount [选项]

挂载设备:

1 [root@localhost ~]# mount [选项]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选项说明

复制代码
 1 -a:显示出系统中已挂载的设备信息。
 2 -l:额外显示出卷标名称。
 3 -t 系统类型:指定欲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Linux常见的支持类型有xfs、ext2、ext3、ext4、iso9660、fat、vfat等。如果不指定具体类型,挂载时Linux会自动检测。
 4 -L 卷标名:除了使用设备文件名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卷标名称进行挂载。
 5 -n:在默认情况下,系统会将实际挂载的情况实时写入/etc/mtab文件中,但在某些场景下(例如单人维护模式),为了避免出现问题,会刻意不写入,此时就需要使用这个选项。
 6 -o 特殊选项:可以指定挂载的额外选项,比如读写权限、同步/异步等,如果不指定,则使用默认值(defaults)。具体的特殊选项:
 7     rw/ro:是否对挂载的文件系统拥有读写权限,rw为默认值,表示拥有读写权限。ro表示只读权限。
 8     async/sync:此文件系统是否使用同步写入(sync)或异步(async)的内存机制,默认为异步async。
 9     dev/nodev:是否允许从该文件系统的block文件中提取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安装,默认是nodev。
10     auto/noauto:是否允许此文件系统被以mount -a的方式进行自动挂载,默认是auto。
11     suid/nosuid:设定文件系统是否拥有SetUID和SetGID权限,默认是拥有。
12     exec/noexec:设定在文件系统中是否允许执行可执行文件,默认是允许。
13     user/nouser:设定此文件系统是否允许让普通用户使用mount执行实现挂载,默认是不允许(nouser),仅有root可以。
14     defaults:定义默认值,相当于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这7个选项。
15     remount:重新挂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一般用于指定修改特殊权限。
复制代码

umount命令

umount命令用于卸载已经挂载的硬件设备。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umount 设备文件名或挂载点

lsblk命令

lsblk命令用来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但是,它不会列出RAM盘的信息。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lsblk [选项] 设备名称

选项说明

复制代码
1 -d:仅列出磁盘本身,并不会列出该磁盘的分区信息。
2 -f:同时列出该磁盘内的文件系统名称。
3 -i:使用ASCII的字符输出,不要使用使用复杂的编码(在某些环境下有用)。
4 -m:同时输出该设备在/dev下面的权限信息(rwx的数据)。
5 -p:列出该设备的完整文件名(因为不加这个选项,显示的是最后的名字)。
6 -t:列出该磁盘设备的详细数据,包括磁盘列阵机制、预读写的数据量大小等。
复制代码

使用举例

复制代码
 1 [root@localhost ~]# lsblk
 2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3 sda               8:0    0   20G  0 disk 
 4 ├─sda1            8:1    0    2M  0 part 
 5 ├─sda2            8:2    0  700M  0 part /boot
 6 └─sda3            8:3    0   19G  0 part 
 7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
 8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9 sr0              11:0    1    4G  0 rom  
10 [root@localhost ~]# 
复制代码

结果说明

复制代码
1 NAME:这是块设备名。
2 MAJ:MIN:显示主要和次要设备号。
3 RM:显示设备是否可移动设备。RM值为0说明是不可移动设备,RM值等于1说明是可移动设备。
4 SIZE:列出设备的容量大小信息。
5 RO:该项表明设备是否为只读。RO值为0说明不是只读,RO值为1说明是只读。
6 TYPE:显示块设备是否是磁盘或磁盘上的一个分区。在本例中,sda和sdb是磁盘,而sr0是只读存储(rom)。
7 MOUNTPOINT:指出设备挂载的挂载点。
复制代码

blkid命令

blkid命令可以列出文件系统名称与设备的UUID等数据。

UUID是全局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Linux会将系统内所有的设备给予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符,可以拿来作为挂载或是使用这个设备或文件系统。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blkid 设备文件名

使用举例

复制代码
1 [root@localhost ~]# blkid
2 /dev/sr0: UUID="2015-12-09-23-14-10-00" LABEL="CentOS 7 x86_64" TYPE="iso9660" PTTYPE="dos" 
3 /dev/sda2: UUID="8ea9a0fe-8856-4c0e-9d8e-4d676aefb33e" TYPE="xfs" 
4 /dev/sda3: UUID="yasEyq-jfRF-pMZp-eoeK-fkXu-ouuS-Y46Op2" TYPE="LVM2_member" 
5 /dev/mapper/centos-root: UUID="eee2ef01-d9fd-4357-9c82-4578ad4d4060" TYPE="xfs" 
6 /dev/mapper/centos-swap: UUID="aa4242d0-542f-4512-b475-a91b1bc6c354" TYPE="swap" 
7 [root@localhost ~]#
复制代码

parted命令

parted命令可用于查看磁盘的分区状态,还可以用于磁盘的分区/删除,以及磁盘分区表的类型转换(可以实现,但是不建议做,十分危险)。

基本语法

1 parted 设备文件名 [选项]

选项说明

1 print:打印磁盘分区信息。
2 mkpart [primary|logical|extended] [ext4|vfat|xfs] 分区开始内存处 分区结束内存处:新增分区。
3 rm 分区号码:删除分区。
4 mklabel 分区表格式:磁盘分区表的类型转换,常用的有msdos和gpt分区表格式,msdos不支持2TB以上容量的磁盘,所以大于2TB的磁盘选gpt分区表格式。

使用举例

复制代码
 1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sda print
 2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3 Disk /dev/sda: 21.5GB
 4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5 Partition Table: msdos
 6 Disk Flags: 
 7 
 8 Number  Start   End     Size    Type     File system  标志
 9  1      1049kB  3146kB  2097kB  primary
10  2      3146kB  737MB   734MB   primary  xfs          启动
11  3      737MB   21.1GB  20.4GB  primary               lvm
12 
13 [root@localhost ~]# 
复制代码

结果说明

1 Model:磁盘的模板名称(厂商)。
2 Disk:磁盘的总容量。
3 Sector size:磁盘的每个逻辑/物理扇区的大小。
4 Partition Table:分区表的格式(MBR/GPT)。
5 最后一排:分区的数据。

fdisk命令

fdisk命令用于MBR分区表格式磁盘的分区或查询。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fdisk 设备文件名

gdisk命令

gdisk命令用于GPT分区表格式磁盘的分区或查询。

基本语法

1 [root@localhost ~]# gdisk 设备文件名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博客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hjp0516-qq/p/11185602.html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