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

第3篇依赖于第2篇,第2篇依赖于1篇。


perl中使用引用计数的方式管理内存,对象也是引用,所以对象的销毁也是由引用计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对象(也就是一个数据结构)引用数为0时,这个对象就会被Perl回收。

对象回收的俗称是"对象销毁"(destroy),术语是解构(destruction),在Perl中回收对象是通过一个名为DESTROY的特殊方法进行回收的,和构造器创建对象相反,这个方法解除构造,所以称之为解构器(destructor)。

关于DESTROY

当Perl中对象的最后一个引用要消失时,Perl将自动调用DESTROY方法。Perl处理DESTROY的方式和普通方法一样:

  • 先从本类中搜索,搜索不到再搜索父类
  • 传递的第一个参数为类名或对象名

和普通方法不同的是,DESTROY是在对象被销毁时自动调用的。

需要搞清楚的是,DESTROY这个特殊方法是当对象的引用数将要为0之前调用的,该方法执行完成后,对象相关的数据结构才被完全释放,引用数才真正变成0。所以,在DESTROY方法中可以定义很多善后工作(比如清理临时数据)或用来调试,善后完成后才完全释放对象。

DESTROY示例

例如,在lib/Animal.pm中定义父类Animal: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package Animal;

sub new {
    my $class = shift;
    my $name = shift;
    bless $name,$class;
}

sub DESTROY {      # 添加此方法
    my $class = shift;
    print "OBJECT-> ",$class->name()," <-diedn"
}

sub name {
    my $self = shift;
    ref $self ? $$self : "an unamed Class $self";
}

sub speak {
    my $class = shift;
    print $class->name()," goes ",$class->sound(),"!n";
}

sub sound { die 'You have to define sound() in a subclass'; }

1;

Animal的子类Horse,文件lib/Horse.pm中: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package Horse;
use parent qw(Animal);

sub sound { "neigh" }

1;

然后在speak.pl程序文件中创建对象: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use lib "lib";

use Horse;
my $bm_horse = Horse->new("baima");   # 创建引用
$bm_horse->speak();
          # 此处程序结束,引用将全部消失,将自动调用DESTROY方法销毁对象

输出结果:

baima goes neigh!
OBJECT-> baima <-died

为了更进一步测试DESTROY,将上面的对象创建放进代码块中:

use lib "lib";
use Horse;

{
    my $bm_horse = Horse->new("baima");  # 创建引用
    $bm_horse->speak();
}   # 引用到此消失,自动调用DESTROY方法销毁对象
print "program endn";

所以输出结果为:

baima goes neigh!
OBJECT-> baima <-died
program end

程序结束时会自动销毁所有对象,这时DESTROY()是在END语句块之后才调用的。

嵌套对象的销毁

perl的对象就是一个数据结构,如果这个对象的数据结构是数组、hash,那么可以进行对象的嵌套。

对象嵌套的场景很多,最简单的解释:创建了Animal类后,再创建一个农场类,农场类的数据结构使用数组、hash结构,这个农场类里会创建一个一个的Animal对象放进农村类的数据结构中。通过农场对象,可以获取这个对象中有哪些以及有多少Animal对象。

在销毁嵌套对象的时候,先调用外层的DESTROY方法,然后在DESTROY结束的时候销毁外层对象,最后销毁内层对象。也就是说,先让Animal对象们无家可归。注意,销毁外层对象只是会减少一次内层对象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同时添加到了两个或多个嵌套结构中,销毁一个嵌套结构,并不会销毁完全销毁这个对象。就像是一个文件两个硬链接,它们处于两个目录下,删除一个目录只是删除这个硬链接。

当然,这都是通过代码进行控制的。下面将会演示这两种不同的嵌套对象销毁方式。

先销毁外层,再销毁内层

例如,在lib/Farm.pm文件中创建一个农场,使用数组结构作为对象结构,为了方便看结果,将Farm放进代码块: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
    package Farm;
    sub new { bless [],shift }
    sub add { push @{shift()},shift }  # 注意,解除引用时shift()必须不能省略括号,否则会产生歧义
    sub contents { @{shift()} }
    
    sub DESTROY {
        my $self = shift;
        print "$self is being destroyed...n";
        for($self->contents()){
            print " ",$_->name, " goes homelessn";
        }
        print "$self destroyed...n";
    }      # Farm的对象将在此被销毁
           # Farm中嵌套的所有对象将在此被一次性销毁(减少引用数)
}
1;

上面的代码中,当准备要销毁Farm的对象时,将触发DESTROY方法,然后把农场对象的引用赋值给$self(因为调用DESTROY的那一刻还能获取到农场对象的引用,所以调用DESTROY的时候还没有销毁农场对象),然后for迭代所有的嵌套对象,直到DESTROY结束,Farm对象被真正销毁,Farm被销毁后,其内嵌套对象因为没有额外的引用数而随之被销毁。

然后创建一个程序文件small_farm.pl,在其中创建Farm对象,并加入两个Horse对象: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use lib "lib";
use Horse;
use Farm;

my $farm1 = Farm->new();
$farm1->add(Horse->new("baima"));
$farm1->add(Horse->new("heima"));

print "burning the farm1...n";
$farm1 = undef;       # 销毁$farm1对象
print "End of programn";

输出结果:

burning the farm1...
Farm=ARRAY(0x14dcf30) is being destroyed...
 baima goes homeless
 heima goes homeless    # DESTROY方法的代码块到此结束,下面将销毁Farm和嵌套的对象
Farm=ARRAY(0x14dcf30) destroyed...
OBJECT-> heima <-died
OBJECT-> baima <-died
End of program

当销毁farm1时,嵌套在其内部的horse也将被销毁。

如果,将$farm1拷贝一份:

my $farm2 = $farm1;
print "burning the farm1...n";
$farm1 = undef;       # 销毁$farm1对象
print "End of programn";

再执行:

burning the farm1...
End of program
Farm=ARRAY(0x1357f30) is being destroyed...
 baima goes homeless
 heima goes homeless
Farm=ARRAY(0x1357f30) destroyed...
OBJECT-> heima <-died
OBJECT-> baima <-died

可见,销毁farm1时并没有销毁整个对象,直到程序结束时才进行销毁。

再者,将创建Horse对象的行为放在farm对象的外部:

my @horses = (Horse->new("baima"),Horse->new("heima"));
my $farm1 = Farm->new();
$farm1->add($horses[0]);
$farm1->add($horses[1]);

print "burning the farm1...n";
$farm1 = undef;       # 销毁$farm1对象,但保留@horses
print "farm1 gone...n";
@horses = ();         # 清空最后的引用@horses
print "End of programn";

上面每个horse对象都有两个引用,一个在农场farm1中,一个在数组@horses中。

输出结果:

burning the farm1...
Farm=ARRAY(0x1835128) is being destroyed...
 baima goes homeless
 heima goes homeless
Farm=ARRAY(0x1835128) destroyed...
farm1 gone...
OBJECT-> heima <-died
OBJECT-> baima <-died
End of program

显然,烧掉了farm1之后,减少了一次引用,直到@horses也被清空后才调用Animal中的DESTROY方法。

先销毁内层,再销毁外层

在前面的几次实验中,农场中嵌套的所有对象总时会随着Farm销毁而同时一次性被销毁,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希望一个一个地销毁。换句话说,我们想要先销毁嵌套在Farm中的对象,最后再销毁Farm自身。也就是这两种循环的不同方式:

sub DESTROY {
    for($self->contents()){
        print " ",$_->name, " goes homelessn";
    }
}  # 从此处开始,Farm和嵌套对象被一次性销毁

sub DESTROY {
    while(@$self) {
        my $who_homeless = shift @$self;
        print " ",$who_homeless->name," goes homelessn";
    }
}

上面的第二种方式之所以能够在DESTROY内部就销毁嵌套对象,是因为shift @$self的时候将嵌套的对象引用计数减少一,但却同时新建了一个$who_homeless词法变量引用这个对象,所以引用数仍然为1,但这个词法变量在一次循环之后就会被覆盖掉(最后一轮循环则是出了循环作用域被销毁),从而使得嵌套的对象在每次进入下一轮循环的时候被销毁。

修改lib/Farm.pm: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
    package Farm;
    sub new { bless [],shift }
    sub add { push @{shift()},shift }
    sub contents { @{shift()} }
    
    sub DESTROY {
        my $self = shift;
        print "$self is being destroyed...n";

        while(@$self) {
            my $who_homeless = shift @$self;
            print " ",$who_homeless->name," goes homelessn";
        }
    }
}
1;

修改small_farm.pl程序文件: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use lib "lib";
use Horse;
use Farm;

my $farm1 = Farm->new();
$farm1->add(Horse->new("baima"));
$farm1->add(Horse->new("heima"));

print "burning the farm1...n";
$farm1 = undef;       # 销毁$farm1对象,但保留@horses
print "End of programn";

执行结果:

burning the farm1...
Farm=ARRAY(0x1a72f30) is being destroyed...
 baima goes homeless
OBJECT-> baima <-died
 heima goes homeless
OBJECT-> heima <-died
Farm=ARRAY(0x1a72f30) destroyed...
End of program

销毁对象善后示例

如果Farm、Animal创建对象时会打开一些文件句柄、生成一些临时文件,那么对象销毁可能需要手动去关闭文件句柄(不过perl一般会自动关闭)、清理对象的临时文件。

以模块File::Temp的tempfile()函数生成临时文件为例,它会返回一个文件句柄和一个临时文件的名称。现在修改Animal类,使其构造对象时打开文件句柄并生成临时文件。

lib/Animal.pm文件中:

#!/usr/bin/env 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use File::Temp qw(tempfile);
package Animal;

sub new {
    my $class = shift;
    my $name = shift;
        my $self = { Name => $name, Color => $class->default_color() };
        my ($fh,$filename) = File::Temp::tempfile();
        $self->{temp_fh} = $fh;
        $self->{temp_filename} = $filename;
    bless $self,$class;
}

sub DESTROY {    # 善后
        my $self = shift;
        my $fh = $self->{temp_fh};
        close $fh;
        unlink $self->{temp_filename};
        print "OBJECT-> ",$self->name()," <-diedn"
}

sub name {
    my $self = shift;
    ref $self ? $self->{Name} : "an unamed Class $self";
}

1;

扩展继承的DESTROY

DESTROY和普通方法并没有什么区别,它可以被继承,也可以被重写。继承而来的DESTROY自然是共性的,如果子类需要额外的善后工作,就需要对父类的DESTROY进行扩展。

但重写DESTROY方法时,必须注意是扩展父类方法,而不是否定父类DESTROY的行为而完全重造一个新的DESTROY,因为子类并不知道父类的DESTROY有哪些善后操作。换句话说,重写DESTROY时,必须要调用父类的DESTROY,然后进行额外的扩展,否则本该父类善后的操作会被遗漏。

例如,为子类Horse添加一个DESTROY方法:

sub DESTROY {
    my $self = shift;
    $self->SUPER::DESTROY if $self->can( "SUPER::DESTROY" );
    print $self->name()," from subclass Horse gonen";
}

在上面的代码中,还对SUPER::DESTROY进行了检测,因为子类不知道父类是否定义了DESTROY方法,但如果父类定义了,就应该去调用它。

再次声明,在子类重写DESTROY的时候,为了善后一切正常,必须在子类重写的DESTROY代码中包含$self->SUPER::DESTROY

子类中额外的实例变量

要在子类中维护额外的实例变量,只需重写父类的构造方法即可。

例如Horse类下的RaceHorse子类,为其添加关于赛马战绩相关的4种额外实例数据:win、places、shows、losses。

package RaceHorse;
use parent qw(Horse);

sub new {
    my $self = shift->SUPER::new(@_);
    $self->{$_} for qw(wins places shows losses);
    $self;
}

关于重写父类构造方法,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解释过。

只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self->{$_}的方式添加属性,其实已经"opened the box",破坏了面向对象的封装原则。但对于父类来说,如果能确保父类永远不会访问或涉及到这4种属性,那么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情况对于Java来说,RaceHorse是父类Horse的友好成员,或者称之为"友好类"(friend class)。如果父类中的属性可能会命名为这4种之一,那么名称冲突,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甚至父类的返回类型修改后不是hash而是数组,那就更严重了。

为了解耦这种依赖性问题,在创建子类的时候应当使用组合的方式而不是继承的方式。在此示例中,在创建RaceHorse类的时候,需要将Horse对象作为RaceHorse的一个实例数据,然后将剩余的数据放进独立的实例数据中,这样RaceHorse也将获得Horse对象的所有数据,还添加了属于自己的新数据,但因为不是继承关系,所以RaceHorse得把Horse类中的所有方法都重新写一遍,这可以通过"委托"的方式实现。虽然Perl支持委托,但委托的实现方式一般速度比较慢,也比较笨重。

不过对于本文来说,无所谓了,让它们以"友好类"的方式存在即可。

添加几个访问这些属性的方法:

sub won { shift->{wins}++; }
sub placed { shift->{places}++; }
sub showed { shift->{shows}++; }
sub lost { shift->{losses}++; }
sub standings {
    my $self = shift;
    join ', ', map "$self->{$_} $_", qw(wins places shows losses);
}

每调用一次won()表示赢一次,standings()表示输出战绩。

类变量(管理注册信息)

可以使用类变量跟踪所有已创建的对象。比如使用一个hash结构的变量,将各个对象的引用保存到hash的值。那么什么作为hash的key?可以将对象的hash结构字符串化后(stringfy)的字符串作为key。

hash结构字符串化是什么意思?看下面:

my %myhash = (
    name => "longshuai",
    age  => 23,
);
print %myhash,"n";

print输出的"namelongshuaiage23"就是hash结构字符串化的结果。字符串化的结果是将所有key和value都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字符串。注意,hash结构的字符串化不能插入到双引号中,所以print "%myhash"是不会字符串化的,而是直接输出%myhash

所以,如果一个hash变量%HASH1,其中一个value为%myhash结构,那么这个%HASH1的结构大致如下:

%HASH1 {
    ...
    namelongshuaiage23 => { name => "longshuai",age  => 23 },
    ...
}

所以,将对象的hash数据结构作为value,对象字符串化的字符串作为key,可以保证所有的对象都是唯一的,除非创建的对象是完全一致的。这个key其实没有用处,只是用来充当占位符,使得对象的数据结构能嵌套保存到hash结构中。当然,采取什么作为key并没有要求,只要能保证对象的唯一性就可以。

现在可以扩展一下Animal的构造方法:

my %REGISTRY;
sub new {
    my $class = shift;
    my $name = shift;
    my $self = { Name => $name, Color => $class->default_color() };
    bless $self,$class;
    $REGISTRY{$self} = $self;
}

此处以一个词法的hash变量记录注册对象创建信息,每调用new创建一次对象,就将对象引用(hash结构)保存到hash结构%REGISTER中,由于最后一句是赋值语句,所以返回值也是$self,也就是说返回的是这个新创建的对象。

创建的对象注册到%REGISTRY中后,还需要方法去取得这个对象,例如:

sub registered {
    return map { "a ".ref($_)." named ".$_->name } values %REGISTRY;
}

虽然类变量跟踪了已经创建的变量,但正因为%REGISTRY中多了一份对象的引用,使得对象的销毁时间点将出乎预料。例如,下面的代码:

{
    my $horse1 = Horse->new("baima");
    $horse1->speak();
}

正常情况下,horse1对象将从代码块结束的那个位置开始销毁,但此时Animal的类变量中还记录了该对象的引用,引用数没有减为0,所以$horse1不会被销毁。

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创建一个不会被跟踪的对象,然后通过它的DESTROY方法去delete保存在Animal类变量%REGISTRY中的元素。显然,这是很不合理行为。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弱引用,见下文。

弱引用

弱引用(weaken reference)是从perl v5.8版本之后引入的功能,它位于Scalar::Util模块中。一个引用转换为弱引用后,它不会被引用计数,当普通的引用计数减为0后,该数据结构将被销毁,然后这个弱引用将被设置为undef。

下面一个示例即可解释清楚。修改下Animal的构造方法new():

use Scalar::Util qw(weaken);
sub new {
    ref(my $class = shift) and croak 'class only';
    my $name = shift;
    my $self = { Name => $name, Color => $class->default_color };
    bless $self, $class;
    $REGISTRY{$self} = $self;
    weaken($REGISTRY{$self});
    $self;
}

上面$REGISTRY{$self} = $self;会增加一次引用计数,但随后的weaken($REGISTRY{$self});会将此引用转换为弱引用,使得hash的key部分不再强引用这个对象,所以会减少一次引用计数,使得最终new()退出时将只剩下一次引用计数。

弱引用还能解决内存泄漏问题,这是采用引用计数管理内存的通病,因为它们无法解决引用环路。例如$a引用$b$b又引用$a,a想要释放就得释放b,b想要释放就得释放a,导致它两的引用计数始终无法减为0,占用的内存永远不会释放。通过弱引用的方式,随便将a或是b转换为弱引用都能解决引用环路问题,问题是转换a好还是转换b好呢?

对于对象之间的引用环路来说,转换父类比转换子类好,因为父类只要不需要了就可以直接销毁,此时子类也会随之销毁。而转换子类时,子类在不需要的时候被销毁,但父类可能还在引用别的,也就是说父类不一定会被销毁。

另外,在使用弱引用的时候要非常小心,能不用的时候尽量别用,否则一出问题,非常难调试排查。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